在活動中參觀的互聯網社區企業——在家點點,也充分利用了互聯網提高效率進行利益再分配的特點,發揮了它在社區服務中的絕對優勢。他們為每個社區開了一個網上的便利店,而這個便利店的實體連結就只是這個社區的一個十到二十平方的小型倉庫。社區的居民選購商品只需在網上或者手機app上操作,在規定的時限內,會有專人將產品送達到你家。在整個的商業模式裡面,已沒有實體的商店,只有一個虛擬平臺,而這個商店的成本只是倉庫的低廉租金而不是街邊店面的高昂租金;陳列的商品採購不再是單個零售店的高額高成本採購,而是一批網上社區商店的集體低價格大量進購;商品倉庫的經營不再需要像便利店那樣繁瑣,只需要按類儲存商品;顧客選購商品不再需要出門,只需點開網頁或打開手機,便能在短時間內看到商品出現在你面前。所以在“在家點點”中,互聯網幫助零售行業提高了效率,讓從業者降低了經營成本,又提高了效率,還讓顧客享受到了更加優質的服務,真是再美好不過的一件事情了。
源 源不斷,量變到質變
當我們開始往新的管道裡注入第一批活水的時候,我們可以看到新的管道帶來的效果可能沒有那麼明顯,只是知道它是一個可以實現目標的新途徑。當我們開始往這個管道裡注入成千上萬批活水的時候,互聯網不僅僅只是一個管道那麼簡單了,它的力量是驚人的,它會把這些活水引向更廣闊的天地,會發現更大的價值。這就是很簡單的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而這個過程在互聯網時代在不斷地發生,不斷給我們驚喜,也不斷顛覆我們的思維。
當初馬雲在創建淘寶的時候是在他自己家,當時他帶著一批學生搭建了淘寶這個平臺,第一件商品是他們自己互相之間交易的一把“尚方寶劍”。他們歡呼雀躍,覺得這個是個新的商業模式,而旁人怎麼看呢?“網上買東西太不靠譜了吧……誰會這麼傻去一個虛擬市場買東西?……要是被騙了怎麼辦?”幾乎在那個年代,所有人都不看好馬雲的淘寶。而如今呢,2014年天貓淘寶的“雙十一”的營業額已經突破了500億元。每當“雙十一”,阿裡巴巴的大樓必然燈火通明,每個工作人員都緊張盯著螢幕,當看著“雙十一”的營業額突破一個又一個億元大關,他們開香檳,他們互相擁抱,他們歡呼雀躍,那時候不再有人嘲笑他們,只有鮮花,掌聲和無盡的崇拜羡慕。這就是量變到質變帶來的最好的證明。互聯網讓資訊匹配,讓效率提升,讓更多的人買到了更多更好的商品,它幫助商業突破地理的限制,帶來更多量的提升。通過這些量的累積,改變了消費的消費習慣,改變了產品的生命週期,刺激了更多的需求,帶動了更多相關行業(例如物流、銀行)的發展,讓整個商業社會的運作變得更加高效,形成正向迴圈,而這是原來傳統的商業體系所辦不到的。
互聯網的很多發展之道是傳統企業看不懂的,而這背後的哲學邏輯就是量變到質變。現在很多互聯網企業不僅不賺錢,反而一直在賠錢或者說燒錢,這對於傳統企業來說很難理解的。比如當初的滴滴和快的打車,兩家企業在推廣打車app的時候不僅給計程車司機補貼,還給乘客補貼,補貼金額達到上億人民幣。乘客打車憑著補貼和優惠券就可以免費坐車,計程車司機不僅能夠賺到原有的車程路錢,還可以再獲得一筆額外的補貼收入。傳統運輸企業就會有疑問,這打車軟體不僅免費,還賠錢,還是划算的買賣嗎。事實上,互聯網企業投入大量的資金是為了培育整個市場,是為了獲得足夠大的用戶量,獲得足夠的交易額。他們想找到一個切入點,抓住用戶的核心價值來立足這個市場,培養用戶的消費習慣、忠誠度,及使用他們產品的依賴度。而為了讓這個量大的結果來得更加迅速,只有用大量的資本投入。等量培養成型,帶來了質變,消費者離不開他們了,那麼他們就可以橫向鋪開來賺取利潤。比如如今的滴滴和快的,他們並不依靠計程車的打車業務賺錢,他們依靠專車、租車服務來獲取收益,這就是橫向業務的展開。互聯網企業流行這樣一句名言,很有意思,叫做“羊毛出在狗身上,讓豬來買單”。其實這背後的道理同量變到質變的哲學邏輯是如出一轍的。
從農耕經濟到工業經濟,蒸汽機是引領者,而現在這個時代,互聯網就是蒸汽機,帶我們走入了互聯網經濟。互聯網不再是一個行業,是工具,融入到各個行業中;是管道,讓資訊變得透明;是效率,讓匹配更高效;是利益再分配,讓行業重新整頓;是量變到質變,改變了這個世界,改變了我們。互聯網已經成為了一個時代發展的趨勢,如何打破傳統企業固有的思維邏輯,如何利用互聯網更好地發展,是需要我們不斷思考的問題。內地的“互聯網+”趨勢走在了前列,給香港的企業,尤其是傳統企業提供了很多新的發展思路和轉型思考,只有更多的碰撞才能帶來更多創新,只有更多的融合才能帶來更多的收益。希望未來的中港兩地的互聯網企業交流能夠帶來更多的答案。
感謝第一期「互聯網+香港」創新營學員美女+才女Wendy供稿
我們的旅程,未完待續…
第二期「互聯網+香港」創新營,期待你的參與…
一生中至少要創一次業…
一生中至少要有一次這樣的志同道合…